最好的心态:缓
图片
图片
作者 :儒风君
《菜根谭》有言:“伏久者飞必高,开先者谢独早。”
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,前期冲得太猛,容易后劲不足。
你可以努力,但千万不要着急。
把节奏放缓,才是最好的心态。
01事缓则圆
古人云:事急则变,事缓则圆。
顺治年间,有个叫周容的文人赶路。
身后跟着一名小书童,书童背上背着一大摞书。
当时太阳即将落山,主仆二人距离镇海县城仅有两里的路程。
周容问河边的摆渡人:“等我们赶到县城,还赶得上城门开着吗?”
摆渡人仔细打量二人一番,回答说:“若是慢慢走,城门还会开着;若是惶急赶路,城门怕是就关上了。”
周容听后有些气恼,觉得摆渡人故意戏弄自己。
世间哪有快走赶不上,慢走反倒能赶上的道理?
于是他催促书童加快脚步,继续前行。
谁知,眼看着城门已经在望,书童却摔了一跤。
捆书的绳子断了,书本散落一地。
等到他们把书重新捆好时,城门已经关闭了。
此时,周容才明白摆渡人话中的深意。
做人做事,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。
太过急躁,往往事与愿违;放慢脚步,方能行稳致远。
图片
02心缓则安
曾国藩说:“人心能静,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。”
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,人们总是不断地忙着追赶。
却忘了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,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着急。
公孙弘家境贫苦,同龄人都在学堂读书的年纪,他却只能以放猪为生。
40岁时,他才开始研究儒学。
50岁踏入官场,却因病辞官回乡,再次沉寂近十年。
直到他60岁时,汉武帝再次征召贤良。
公孙弘终于得到推荐,别人都劝他,这么大年纪了,还折腾什么?
公孙弘却毅然应召,凭借半生积累的才学,在数百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,被汉武帝提拔为博士。
民谚有云:“桃花三月开,菊花九月开,各自等时来。”
人与花一样,也有自己的时区。
凡事不必太过用力,只需让心慢下来,静待时机。
在自己的节奏里,才能过好这一生。
图片
03语缓则贵
古人云: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矣。
一个人的福报和财富,都藏在嘴里。
越是尊贵的人,说话越要适时宜、合身份、讲分寸。
曾国藩年轻时性格急躁,也曾快人快语。
经常不假思索指出别人的毛病,为此招惹了不少是非。
一次在朝堂上,他与新登基的咸丰帝讨论政事。
曾国藩脱口而出,指责对方“小事精明,大事糊涂,徒尚文饰,不求实际”。
说完才意识到,眼前的不是别人,而是当今皇帝。
皇帝龙颜大怒,曾国藩惶恐下跪,差点因此获罪。
幸得同僚求情,才逃过一劫。
此事过后,他立下“做事不可任心,说话不可任口”的规矩。
时刻提醒自己举止要稳,说话要慢。
与人聊天时,总是先耐心倾听别人说话,然后自己才慢条斯理地开口,语气也很谦虚。
言语是伤人利剑,用得好可以直击人心,用不好就会反伤自己。
话出口前留三分,给他人留颜面,也是给自己留退路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